王玉喜

王玉喜

出生日期:未知星 座:未知职业:鼠打架出生地:未知毕业院校:未知热度:0

  • 别名:光华居士,云水行者
  • 外文名:未知
  • 性别:未知
  • 国籍:中国
  • 身高:未知
  • 体重:未知
  • 民族:
  • 星座:未知
  • 血型:未知
  • 出生日期:未知
  • 出生地区:未知
  • 职业:鼠打架
  • 毕业院校:未知
  • 经纪公司:未知
简介:王玉喜(又名王裕喜),法名:妙觉。别号:光华居士、云水行者。学习画四十馀年。是清末书法大家赵铁山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赵铁山先生书法高古,名重华夏,被康有为等人赞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有“南有吴昌硕,北有赵铁山”之誉。妙觉从其恩师赵振镖老人学书,先从欧、颜正楷入手,后又学魏碑,何绍基书体。80年代后,专攻标准草书与大草。大写意水墨画:“弥陀竹”、“荷趣图”、“山水人物”“现代禅意水墨画”,追求一种“真空妙有”的禅境。先后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获金银奖、一等奖多次。作品多被国内外方家收藏。

简介

王玉喜(又名王裕喜),法名:妙觉。别号:光华居士、云水行者。学习画四十馀年。是清末书法大家赵铁山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赵铁山先生书法高古,名重华夏,被康有为等人赞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有“南有吴昌

硕,北有赵铁山”之誉。妙觉从其恩师赵振镖老人学书,先从欧、颜正楷入手,后又学魏碑,何绍基书体。80年代后,专攻标准草书与大草。大写意水墨画:“弥陀竹”、“荷趣图”、“山水人物”“现代禅意水墨画”,追求一种“真空妙有”的禅境。先后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获金银奖、一等奖多次。作品多被国内外方家收藏。

王玉喜,现为中国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会理事。香港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亚太经济国礼艺术家、世界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教科组织联合协会首席艺术家,大中华区名誉主席。本人及书画作品被《一代名家》、《中华传世书画鉴赏》、《中国收藏博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名家精品典藏》,《中华书法大师》,《艺术丰碑—中国书法史籍》,《翰墨丰碑》,《古今书坛大家与墨宝》,《中国书法全集》,《世界美术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等六十馀部书画大典收录。多年来,妙觉居士致力于禅意书画的追求,作品多给人以:“真、善、美、慧”(国亮法师语)的人生启悟,使人在艺术欣赏中,净化心灵,升华境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是我国专门从事禅意书画创作的书画师。作品极具欢赏与收藏价值。文学著作有:《佛国记》,《惠能大师》,《红尘》,《心灯》,《三易法门》等影视文学著作。

书画精品

作品名称:《逍遥归去》 尺寸:68×136cm

作品名称:《荷趣图》 尺寸:34×136cm

作品名称:《水调歌头》 尺寸:136×68cm

与佛法结缘

王玉喜穿一件淡紫色T恤,戴一顶西部风格的帽子,斜挎一个牛皮包,看上去像个美国西部片里的牛仔。

见到记者,王玉喜立刻从包里掏出一本红色封皮的书,那是他在精心研究东晋高僧法显西行经历后所著的一本书——《佛国记——法显大师西游记》。为了这本书,他几近耗费了10年的光阴。“我首先得精读佛法、参透佛法,才能了解法显当年为何在65岁高龄时还要远赴西方取经,又怎能在80岁高龄还不辞辛苦地翻译西行携归的佛经戒律。是什么动力让他一直能够坚持?”

1987年,王玉喜动了写作《佛国记——法显大师西游记》的念头,10年后,终告完成。这10年间,王玉喜对法显的研究几近痴狂。而最初接触佛教却完全出自一个偶然。

1952年,王玉喜生于太原市清徐县。小时候,父母曾像对待前面的两个孩子一样,将猪肉煮得松松软软的给他吃。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他却怎么也吃不进去,每次一喂就会干呕,而且很快就会吐出来。父母拿这孩子没辙,最终放弃了喂儿子吃肉的打算。

1966年,“文革”开始,王玉喜年仅14岁。当时,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纷纷停课,学生们被迫离开课堂,离开学校闹革命。

远离了课堂,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偶然的情况下,王玉喜认识了“文革”前山西形意拳界有名的大师王瑛、赵振镖,从此开始学习形意拳。王瑛、赵振镖都笃信佛教和道教,练拳间隙,会给自己的学生偷偷讲些浅显的佛教故事。有人是权且一听,有人则是铭记心中。王玉喜总是学生中听得最认真的一个,今日他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认为那是开启他懂得思索人生感悟的一扇窗,“从此我知道用佛教的思想去思考人生,懂得平和待人、待事。”“文革”期间,佛教被作为“四旧”对待,大量神佛塑像、寺院古迹被损坏。王玉喜像师父王瑛、赵振镖交代的那样,从不对人提起自己信佛的事,就算对父母兄弟也不提。“信佛在那个时代是个秘密,天大的秘密。”

然而,王玉喜很笃定地认为自己与佛家有缘,这一点很像高僧法显。法显3岁时因为体质过于孱弱,家人怕其夭折,专门将其送到佛寺。没想到,法显在佛门一呆就是62年,并最终在65岁高龄(公元399年)时决定西行取经,游历13年,历行东南亚31个国家,并于80岁时翻译出国外带回的佛经,写成留传后世、彪炳千秋的《佛国记》。

初知法显

1987年,王玉喜35岁。那时,佛教文化刚刚在国内复苏,王玉喜终于可以公开自己的佛教信仰。

1987年秋天,已经调入山西电视台影视剧部的王玉喜来到太原崇善寺瞻仰塑像千手观音。在那里,王玉喜巧遇时任山西省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后任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的根通法师。在谈及佛学时,根通法师提到了东晋高僧法显。那是王玉喜第一次听说法显,也是第一次知道,早在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前230年,法显已经西游并取回了真经。得知法显是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人,并且在65岁高龄还决定西游时,王玉喜对法显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顿生研究法显西行经历的念头。

告别根通法师后,王玉喜立刻赶到位于太原市文源巷的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有关高僧法显的所有资料。“当时不像现在,什么资料上网百度一下就行。星期天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去省图查阅资料,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寻找’法显。”

最终,王玉喜在省图找到一本1954年版的《佛国记》,也称《法显历游天竺记传》。该书为法显亲作,有白话注释。王玉喜如获至宝,赶紧办理了该书借阅的手续。此后的一个月里,王玉喜天天晚上都要阅读《佛国记》。法显以年近七旬的高龄漂洋过海、跋山涉水,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考察恒河、印度河,甚至还到过美洲的耶婆提等舍身求法的壮举,让王玉喜敬佩不已,并发愿要写一本记述法显壮举的书。

艰苦求索

1988年,王玉喜到上海为自己创作的电视剧做后期制作。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一个人溜达至上海龙华古寺。在那里,王玉喜找到了当代十大高僧明旸法师所著《佛法概要》。他精心研读了《佛法概要》后发现,越能参透佛法,就越能了解法显西行取经的初衷与动力。

1989年,王玉喜去南京做后期。闲逛至南京金陵刻经处时,他找到了更多经书,也找到了更多有关法显的资料。王玉喜简直欣喜若狂。此时,他对佛经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深度,对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高僧法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1992年春天,王玉喜专程到北京广济寺拜偈明旸法师,恰巧赶上明旸法师收徒。王玉喜正式拜师,并被赐法号妙觉,成为真正的佛门有缘人。

1992年,王玉喜为筹拍专题片《高僧法显》,专门带着摄制组去了山西襄垣县。其时,当地已经有了法显研究会,并认定法显的出家地就在襄垣县的仙堂山。襄垣法显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带领王玉喜和摄制组一行人来到仙堂山,见到法显塑像时,王玉喜有“惊为天人”的感觉,“内心一片崇敬,无法言说。”摄制组在当地拍摄了几天,效果特别令人满意。

随后,王玉喜又带领摄制组赶到山西省武乡县。当地居士李志平告诉王玉喜,法显在公元422年圆寂于武乡县的离相寺枯木堂,理由是在离相寺留有明朝皇帝为法显刻下的碑文,而阎锡山也曾在离相寺刻有碑文,甚至还有老百姓在离相寺发现了法显坐化时的真身。

这一切让王玉喜感到惊喜万分,他带领摄制组用镜头真实地将其记录了下来。令王玉喜感到遗憾的是,《高僧法显》最终只能是个半成品,以当年台里的条件,根本无法去海外拍摄法显游历过的地方,只得将样片尘封起来,“不过,这次拍摄让我对法显的出生地和圆寂地更感兴趣,也更坚定了寻访、了解法显经历的决心。”

1995年,已经成为妙觉的王玉喜去五台山拜访妙生法师、方僧法师,听到更多法显西行的故事。其后,他再去太谷县大佛山拜访国亮法师,了解到高僧法显的主要功绩在于从印度取回真经,并将携归的佛经戒律译出,对其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书稿付梓

2006年,在耗费了近10年的心力和精力后,王玉喜所著的《佛国记——法显大师西游记》一书终告完成。王玉喜认为自己的人生在这10年的艰辛创作里得到了升华,对佛教思想的领悟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008年,《佛国记——法显大师西游记》出版。它被称为国内描写法显西行的第一个电视剧脚本,对于普及法显代表的佛教文化有重要意义。如今,王玉喜又将它改编成了一个动画片脚本,希望让孩子们也都能知道除了唐僧(玄奘)之外,还有一个高僧法显。

王玉喜60岁,精神气血俱佳。由于一生茹素,使他除了喝茶之外没有别的爱好。和朋友聚餐,大家总是体贴地给王玉喜点素斋,也不递烟,也不递酒。

除了喝茶,王玉喜认为自己平生唯一真正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法显。此事对他不同寻常。

采访结束时,王玉喜郑重其事地将《佛国记——法显大师西游记》送给记者,书的扉页上有四句话,“净手静心,开卷得益,禅悟妙义,离相解脱。”王玉喜说,它们恰好是他写作此书时所得到的最美收获,也是他学佛多年理解的佛教精要所在。

唐僧(玄奘)西行前230年,高僧法显就曾西行取回了真经

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玄奘,也就是 《西游记》里的唐僧。其实,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另有其人,他是来自山西的东晋高僧法显。法显西行取经的经历可谓传奇,他在佛教界的地位与玄奘相比亦不输其二。

法显当年西行回国的登陆地青岛将举办“纪念法显大师取经归国1613年国际研讨会”,太原研究法显的王玉喜先生已收到参会邀请函,他将作为法显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出席这次研讨会。

相关信息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今日更新网站地图RSS地图百度地图360地图给我留言

Copyright © 2016-2024 www.qdbhht.Com备案号:鲁ICP备12012709号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天空影视网